股票ETF追蹤股票市場的指數,在大馬先拔得頭籌的股票ETF是由大馬投資(AmInvest)推出的大馬證券ETF(FTSE Bursa Malaysia KLCI ETF,0820EA),追蹤馬來西亞指數標準,讓投資者能夠參與代表馬股30間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。
而在美國較為出名的股票ETF有包括 SPDR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ETF(追蹤美國前30大公司),S&P500 ETF(追蹤美國前500大),Invesco QQQ ETF(追蹤NASDAQ-100 Index)和Vanguard Russell 3000 ETF (VTHR)。
在台灣較為出名的股票ETF則是元大台灣高股息ETF(0056),追蹤的是台灣最大的150間企業中“預期”「現金殖利率」最高的股票,和元大台灣50(0050),追蹤的是台灣最大的50家公司。
股票ETF追蹤的股票市場指數分別為:
單一國家型:投資個別國家的ETF
例如大馬 iShares MSCI Malaysia ETF(EWM)、中國 iShares MSCI China ETF(MCHI)、英國 iShares MSCI United Kingdom ETF(EWU)、日本 iShares MSCI Japan ETF(EWJ)等。
主題型:投資特定主題的ETF
例如高股息指數 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(VYM)、AI等。
2. 債券ETF
債券ETF,籃子裡的就債券的組合。與股票ETF不同的地方是,裡頭所追蹤的是債券指數而不是股票指數。在大馬,首個債券ETF剛好也是由大馬投資(AmInvest)推出,名為ABF大马债券指数(ABFMY1,0800EA)。
而在美國,也有其中最出名的美國公債ETF(iShares U.S. Treasury Bond ETF),台灣的則有中信美國公債20年(00795B),元大美債20年(00679B)等等。
想要投資債券卻只有較小資本的投資者能夠透過投資債券ETF,以較低金額門檻來參與不同國家的債券資產。
3. 商品ETF
商品性ETF是透過期貨的方式,來提供投資者原物料等商品的回酬,裡頭包括:
能源ETF:例如石油、天然氣等。
貴金屬ETF:例如黃金、白銀等。
農產品ETF:例如黃豆、小麥等。
這些都是最常見的被動式基金ETF,種類不多,但是投資領域可以很廣泛。
那麼多種類的ETF,為什麼巴菲特偏偏指名道姓S&P500 ETF?
那麼多年以來,巴菲特開口閉口都是指數股票型ETF,唯一指名道姓的就只有S&P500 ETF。而他在Berkshire Hathaway 擁有的一籃40多隻股票中,也被發現隱藏著兩隻ETF,分別為SPDR S&P 500 ETF Trust (NYSEMKT:SPY),和Vanguard Index Fund S&P 500 ETF(NYSEMKT:VOO)。
S&P500 ETF到底擁有有什麼樣的魅力才會讓巴菲特在長年以來一直掛在口中?
只有真正的王者,才能被入選到S&P500 ETF中!
在了解ETF的特征以後,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ETF長年下來都是以股市的指數作為追蹤對象,非常被動。相同的,S&P500 ETF,也被稱為也是一樣追蹤指數,但是其分別是,它追蹤的是美國的500家大型企業指數。
美國首個出現的指數是道瓊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,但由於只追蹤30間公司股票,無法作為代表美國整體市場的指標,因此被後來出現的S&P500指數給取代,也被大眾廣泛使用參考。
S&P500指數也有相對應的ETF(S&P500 ETF),也被稱為標普500指數ETF。巴菲特之所以再三強調S&P500 ETF其實是因為S&P500指數背後的操作方式。因為S&P500指數裡包含這美國最為出名且擁有實力的前500大企業,而並非任何一間上市公司能夠輕易的被列入名單裡頭。
除了滿足市場指數的基本要求以外,任何想被列為S&P500指數的公司需要具備:
只要是ETF基金,就會有基金公司來經營,所以市場過後也延伸出不同公司所經營的S&P500 ETF,雖然被不同公司管理,但是基金宗旨大同小異,追蹤的目標也都是標普500指數。
這裡我們可以比較一些規模較大的ETF,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比較放心的,而不同公司經營的ETF也會有不同的內扣費用率(expense ratio 支出比率)。